机械管理开发

综合新闻

华为云会成为初创企业的新朋友吗?

来源:机械管理开发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9-10

在我们身边,一个数量超过千万人的视障群体,面对无孔不入的智能设备,正在陷入前所未见的窘境。

触摸屏取代了按键和旋钮。一部手机加上应用,可以轻松控制从洗衣机到电饭煲在内的各种家电——但对于仅能通过听觉和触觉感受世界的视障者来说,这种操作,让他们无所适从。

读屏App,确实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,但对于想要努力适应信息化生活的视障人群来说,无异于杯水车薪——如果能够识别的仅仅是手机上的文字,方寸屏幕之外的世界依旧是一片漆黑,那么这种画地为牢的“信息化”,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?

在中国,如今有超过1750万视障人士,正在陷入与“智能化”和“信息化”脱节的困境。另一方面,尽管市面上不乏提供相关辅助功能的App和硬件,但真正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、真正满足“便捷”和“实用”的设备,寥寥无几。

正因如此,没有止步于“同情”的周江南和启明新视界,才会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视障者信息辅具产品之路。

数字时代的失明者,

如何收获平等与尊严?

“以前我们总会同情视障人群,认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有很大的困难,但经过几个月的朝夕相处,我发现他们和明眼人一样,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”。

2017年,在与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7位盲人工程师生活了3个月之后,周江南得出了这个观点。

对于这位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积极参与服务残障活动的志愿者来说,这无疑是个刷新印象的结论。在他看来,现如今视障人群最大的困扰,就在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效率非常低,总结成产品需求,就是“能和无视障人群一样平等、方便、快捷地使用智能手机和无障碍出行”。

确认了基本目标,2018年1月,周江南联合几位好友创立了武汉网明无障碍科技有限公司,并在同年3月开始研发启明系列无障碍产品,“要打造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技术软件,得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”。

理念是美好的,但研发壁垒并不会因此松懈。凭借深入了解视障人群生活的经验,在互动界面设计方面的进展还算顺利;但在更关键的内容识别方面,周江南的团队很快就遭遇了技术瓶颈:

按照一开始的愿景,除了最基础的文字符号,规划中的启明系列产品更要对图像内容进行实时识别。但凭借当时的读屏软件技术,非常容易出现卡顿、中断一类严重影响体验的现象;同时,如果采用PC本地算力进行图像识别AI训练,哪怕是很简单的小模型,动辄也要持续3~4天左右,就算提升配置来提高效率,高昂的硬件成本,依旧让这支创业团队吃不消——所谓“技术跟不上理念”,就是启明产品研发当时面临的困局。

不过,周江南的团队并没有气馁,在尝试引入华为云之后,事态很快迎来了转机:

利用华为面向移动终端的AI能力开放平台HiAI,依靠华为提供的人工智能计算库及其API,启明瞳App开发进度大幅提升;不仅如此,借助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ModelArts,团队有效加快了图像识别AI模型的训练和部署速度,不仅提升了产品研发和迭代的效率,更为启明系列产品后续的AI识别技术模块留下了充足的拓展余地。

突破了软件研发的瓶颈期之后,周江南团队很快呈现出了真正的产品实力——手机端的App,满足了视障人群使用智能手机接触网络的需求;不仅如此,将图像识别技术引入带有摄像头的智能眼镜之后,利用AR定位导航和AR底层技术,配合20%的客服人工辅助,初步满足了一个长久以来困扰视障人群的核心生活需求——陌生环境下的无障碍出行。

被视作“最后一块屏幕”,理论上能够重塑我们日常生活的智能眼镜,居然直接在视觉障碍人群中找到了应用市场,现实就是如此充满意外和惊喜,而在这份惊喜背后,华为云的贡献功不可没。

那么,为什么是华为云?

后来居上的华为云

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,我们对华为云的印象基本只有两个答案:

其一是技术实力;

其二就是“大厂青睐”。

作为国内最典型的技术驱动企业,云计算在华为的整体战略布局中,明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硬件基础搭建成功之后,凭借出色的算力表现,华为云很快得到了众多政企客户和互联网大厂的青睐——仅在2019年当中,我们就在电力、交通、金融、生产制造、气象预报和天文观测等领域见识到了华为云的实力,“数字化生存”的愿景,已经在华为云的推动下,润物细无声地进一步渗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。